#《精力管理:管理精力,而非时间互联网+时代顺势腾飞的关键 (美)托尼•施瓦茨(Tony Schwartz)》

  • 最重要的体能精力管理方法
    • 1.早睡早起
    • 2.坚持在同样的时间睡觉和起床
    • 3.每天5~6次少量进食
    • 4.每天吃早餐
    • 5.饮食健康,营养均衡
    • 6.尽量减少单糖化合物摄入
    • 7.每天饮用1360~1800克的水
    • 8.工作时每90分钟休息片刻
    • 9.每天进行适量身体活动
    • 10.每周至少两次心血管功能间断训练、两次力量训练
  • 精力管理训练提纲
    • 1.目标:在困境中仍旧发挥出应有水平。在日益增加的挑战中培养必要能力,以维持高水准表现。
    • 2.核心结论:精力是高效表现的基础。能力是拓展和恢复精力的体现。每个想法、每种感觉和每个行动都会影响精力。精力是个人和团体的宝贵资源。
    • 3.全情投入:达到最佳效能时的最优精力。活跃的身体 联动的情感 专注的思维 内省的意志
    • 4.全情投入依靠所有层面上有技巧性的管理精力。
    • 5.全情投入的要点: 管理好精力而非时间才是高效表现的关键。
      • 全情投入需要调动4种不同且相关的精力: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
      • 过度使用或使用不足都会削弱精力储备,我们必须学会在精力消耗和再生之间找到平衡。为了扩充精力的容量,我们必须超越习以为常的极限,按照运动员的方式进行系统训练。
      • 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即高度细化的精力管理日程,是全情投入和维持高效表现的关键。
    • 6.全情投入需要调动4种独立且相关的精力:
      • 体能能力是一个人在身体层面拓展、恢复精力的能力。
      • 情感能力是一个人在情感层面拓展、恢复精力的能力。
      •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在脑力层面拓展、恢复精力的能力。
      • 意志能力是一个人在精神层面拓展、恢复精力的能力。最基础的精力源来自身体。最重要的精力源来自意志。
    • 7.四种精力来源
      • 体能能力取决于精力的储量。
      • 情感能力取决于精力的质量。
      • 思维能力取决于精力的专注度。
      • 意志能力取决于精力的强度。
    • 8.精力的衡量标准: 有效精力的储备由容量衡量(从低到高)。
      • 有效精力的质量由愉快(积极)和不愉快(消极)衡量。有效精力的专注度由宽窄、外在和内在衡量。有效精力的强度由从己及人、从外到内、从负到正来衡量。
    • 9.最优表现需要:容量最高的精力,质量最优的精力,最集中的精力,最高强度的精力.
    • 10.全情投入的障碍:任何会阻碍、扭曲、浪费、削弱、消耗和污染精力储备的不良习惯。
    • 11.全情投入训练系统:通过建立策略性的积极精力仪式习惯清除阻碍,确保所有层面的充足储备 。
    • 12.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有助于有效的精力管理。有技巧的精力管理需要调动适当数量、质量、方向和强度的精力。
    • 13.终身精力目标:为真正重要的事物尽己所能提供最好的精力。最强烈的体能脉动,最强烈的情感脉动,最强烈的思维脉动,最强烈的意志脉动.
    • 14.实际年龄无法更改,生理年龄却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改变。生理年龄(从表现能力反映出的年龄)由有效消耗和恢复精力的能力决定。
    • 15.全情投入需要周期性的战略恢复。全情投入所需的精力在战略性恢复(即抽离)的周期中再生和储备。
    • 16.在精力消耗和恢复之间转换称为波动。波动指理想状态下工作与休息的循环搭配。长期处于压力之下得不到恢复,或长期处于脱离状态不承担压力,都会削弱精力的容量。 体育界将以上两种情况称为过度训练和训练不足。
    • 17.波动的反面是单线。单线化是指压力过度、恢复不足和恢复过度、压力不足的情况。高度压力下会产生强大的单线化力量。
    • 18.若要维持上佳表现,最好拥有短跑运动员而不是马拉松运动员的思维状态。在长达30~40年的职业生涯中,将工作时间分成90~120分钟的片段并加入短暂的休息时间, 能够使人们发挥出最优水平。
    • 19.大多数人在体能和意志上训练不足,却在思维和情感上训练过度
    • 20.间歇(周期)训练比稳态训练在加强精力管理技巧方面优势明显。
    • 21.人体系统中的精力有许多层面。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精力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平衡。一种层面的改变会影响所有精力层面。
      1. 精力容量遵循发展曲线。
        • 第一层发展是体能层面。
        • 第二层发展是情感/社会层面。
        • 第三层发展是认知/思维层面。
        • 第四层发展是道德/精神层面。
    • 23.四种层面都遵循自身的发展阶段(例如情感发展,认知发展,道德发展)
    • 24.全情投入训练系统从挖掘与内心联结的人生目标开始。
    • 25.高-正面精力是高效表现的燃料。高-正面精力源自对机遇、冒险和挑战的感知。负面精力则源自对生存威胁、危险和恐惧的感受。
  • 规划方式:
    • 它的形式丰富多变,但本质相同:每天设定养成习惯的任务,重复预想,明确目标,设定自己的相应行为。依我们的经验,你需要慢慢养成习惯——一次只关注一项重大变化,每一步都设定一个可行的目标。如果你一直久坐不动,打算开始锻炼身体,起初就设定每周五次、每次慢跑5公里是不现实的。高度细化、科学设定的训练计划会大大增加成功的可能性。比如,你可以最开始每周3次、每次步行15分钟,然后逐周增加步行时间或加快步伐。只有越过舒适区才能发生成长和改变,但是太过压迫也会增加放弃的概率。体验阶段性成功是个更好的选择,它能帮你建立自信、增强耐性,寻求更具挑战性的改变。我们称之为“串联仪式习惯”。
  • 我们向他们解释了运动员是如何高效地恢复精力的,指出60~90秒的间歇休息也同样有效。在我们的鼓励下,他们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休息模式:60秒深呼吸锻炼,戴上耳机听一首最爱的歌曲,打电话问候伴侣和孩子,走下4层楼再爬上来,在电脑上打一盘游戏,吃一条能量棒, 休息的方法越有计划和条理性,越能提供更多的精力。

  • 我们都是光明与暗影、美德与恶行的混合体。

  • 《平静祷文》是精力管理理想状态的完美入门指导:“上帝,请赐予我平静,接受我无法改变的;请给予我勇气,改变我能改变的;请赋予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我们耗费巨大的精力担忧无法控制的人和事,而更好的选择是,将精力集中在可以切实改变的事物上。面对现实会帮助我们认清两者的区别。

  • 记录进展:若想变革持久,第二个关键要素是每天进行行为自查自查可以帮助你看到个人预想和实际行为的差距。如果你打算开启健康饮食的计划,不仅要明确规定进食的时间和内容,还要在晚上核查自己一天的表现是否完全遵守计划

  • 从有记载开始,追寻使命感就是人类文明长河中必不可少的主题。
    • “英雄之旅”需要调动、培养和更新我们最重要的资源——精力,才能协助我们完成最重要的使命
    • 如果缺乏强烈的使命感,我们很容易迷失在生活无常的风暴里。当使命感从负面变成正面、从外部转向内部、从自我变成他人时,才能为我们提供更强大、更持久的精力。
    • 负面目标源自缺陷,且充满防备性。内部动机指的是我们对某件事物本身渴望,渴望仅仅源于其带给我们的满足感。
    • 价值观能够提供实现目标的精力。它会带来精力管理标准的变革。
  • 在行动中体现的价值叫作美德。 基于明确的价值观的设想蓝图可以指导我们如何投入精力。

  • 真正的试炼出现在需要我们抵抗片刻欢愉、付出乃至牺牲的时刻。此时,价值的意义才会真正凸显,它不仅是行为的准则,也是所有精力的来源。

  • 一言以蔽之,金钱或许买不到幸福,幸福却能帮你变得富裕

  • 因为缺陷产生的目的也会限制我们的视野。设想一下,如果你坐在一艘行驶在海上的小船里, 船底突然开始漏水,你的目的肯定是阻止小船沉下去。但如果你一直忙着舀水,肯定无暇顾及小船的航向。

  • 宗教学教授韦德·鲁弗斯将灵性定义为“了解最深层的自己和最珍视的事物”。

  • 正如维克多·弗兰克尔所说的:“毕竟,人类不应该询问生活的意义,因为他自己才是需要做出回答的人。每个人都要接受生活的质询。他只能为自己的生活作答,并负起相应的责任。” 人类的意志精力甚至可以弥补严重不足的体能精力。**

  • **这里我们首先定义一下正直的概念——一种言出必行的重要品格和美德**

  • 练习耐心、共情、自信等情感肌肉的方法与锻炼二头肌或三头肌的方法相同:越过当前的极限,留出充足的恢复空间

  • 如果保罗认为有必要提出批评的意见,他会采用“三明治”技巧首先真诚地对该员工的良好表现给出正面评价然后以讨论而非宣讲的形式提出批评意见——因为自己的看法或许并非完全准确,最后以鼓励结尾。用“三明治”的方式提出意见不仅让他看起来充满善意和关怀,而且更容易让员工听取他的建议,不会产生逆反心理。

  • 盖洛普公司发现,保持优秀表现的诀窍之一是在工作环境中至少交一位好朋友一段稳固的关系包括付出与回报、倾诉与倾听、珍视他人和被人同等珍视。如果一段关系中总是付出而得不到相应的回馈,不免会感到空虚和失落。以自我为中心的关系,也称不上真正的情感关系。

  • 看电视是很多人寻求放松的首选。*然而从科学角度看,看电视对思维和情感的影响等同于垃圾食品对身体的影响。看电视或许可以带来暂时的恢复,却缺乏营养,容易使人消耗过度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里等发现,长时间观看电视会导致焦虑增长和轻度抑郁。相比之下,情绪恢复的来源越丰富、越有内涵,我们越能补充自己的精力储备,恢复力越好。

  • 所有能带来享受、满足和安全感的活动都能够激发正面情感。由于人们兴趣各异,这些活动可能是唱歌,园艺,跳舞,亲热,练瑜伽,读书,体育运动,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或者仅仅是在忙碌地社交之后静坐自省。我们发现,关键是要表达出你对这些活动的重视,并将投入在它们上面的时间视为神圣而不可侵犯。

  • 生而没有意义的人是痛苦的,没有目标、没有目的、无需继续忍受。他很快就会迷失。我们的人生态度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我们既要自己学着转变,也要向绝望之人伸出援手,告诉他我们对生活的期待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于我们有何期望。我们要停止追问生命的意义所在,每时每刻提醒自己接受生命的检视。我们的回应不仅体现在言语和冥想中,还要贯穿我们的行为举止生命的终极意义是担起责任,找寻难题的答案,并且完成生命为每个人设定的任务

  • 有些活动不需太多精力就能大幅获得精力再生,例如在自然中散步,读一本给人启迪的书,听音乐,或者听一场精彩的演讲。反之,精神功课既是精力消耗的过程,也是精力更新的过程。例如,冥想需要调动高度的注意力使思维平静,同时也会带来意志的开阔、内心的沟通,甚至喜悦的情感。冥想像瑜伽一样贯穿所有的精力层面,构造意志能力的同时,也提供思维和情感的再生源泉。

  • 最有益于全情投入的思维精力是现实乐观主义——看清事物真相,却仍朝目标积极努力

  • 看似紧急的琐事总会盖过那些非常重要却不太急迫的事。这也是许多企业的通病,人们很难在紧迫感面前停下脚步,做出更加深思熟虑的抉择。

  • 持续挑战大脑能够预防老龄带来的退化学习新的体育活动会帮助我们打造新的肌肉,锻炼不同的身体部位,学习新的电脑技能、新课程、甚至每天记几个新单词都能帮助我们锻炼思维肌肉,更好地为效能表现服务

  • 将自己置于短暂的压力中,可以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从而提高记忆力。如果面对长时间周而复始的需求,压力荷尔蒙在大脑中持续循环,海马体反而会萎缩。与身体一样,思维也需要从精力消耗中恢复。我们学习新知识或产生新体验之后,大脑需要一定时间将所学东西巩固、编码。如果大脑没有得到充足的恢复或休息,这个学习过程的效率就会降低。

  • 由于思维和身体不可分割的特性,即使适度的身体锻炼也能增强认知能力,原理很简单,锻炼身体能将更多的血液和氧气输送到大脑。

  • 正如神经学家理查德·雷斯塔克所说:“不管你处于哪个年龄阶段,都可以持续地优化大脑, 与其他身体器官不同,肝脏、肺和肾使用过度会发生损耗,而大脑只会因为使用而日益敏锐, 越磨越利。”

  • 神经外科专家罗杰·斯佩里1967年获诺贝尔科学奖,他的研究揭示了大脑的两个半球在信息处理方面存在本质的差别。左半球坐落着语言神经,有条理、按次序地工作,通过逻辑推演得出结论。斯佩里突破性地发现:大脑右半球拥有独特的能力,却常常被低估,它更擅长视觉化和空间概念,有更强的全局观,能将事物的部分与整体联系起来。由于右半球不如左半球那样单线化、对时间敏感,因此它更容易凭借直觉和顿悟处理问题。

  • 引起热议的《如何像达·芬奇一样思考》一书中,作者迈克尔·葛柏提出了颇具深意的问题: “什么场合你会获得最佳的灵感?”经过多年的收集,最普遍的答案包括“沐浴的时候”“躺床上休息”“在自然中散步”和“听音乐”。我们也问过客户类似的问题,他们的回答有慢跑、冥想、做梦和海边度假等。**“但是几乎没人声称自己在工作中会获得最佳灵感。”**葛柏总结道。

  • 思考会耗费巨大的精力。只占体重的2%大脑需要人体25%的氧气供给

  • 体能精力是生活最基本的精力源。体能精力通过氧气和葡萄糖的化学作用获得体能精力最关键的两项调节器是呼吸和进食
    • 每天吃5~6顿低热量高营养的食物,能够为机体持续供应葡萄糖和必须的营养。
    • 每天喝64盎司的水是有效管理体力的关键要素。
    • 大多数人需要每晚7~8小时的睡眠,方可正常运作。早睡早起可以优化效能表现。
    • 间歇训练比稳态训练在锻炼体力方面更有效,在体力恢复方面更高效。
    • 为了保持全情投入的状态,我们必须工作90~120分钟就休息片刻
  • 我们相信间歇性训练的价值,不仅因为可以保持健康的身体,还因为它可以提高每天应对挑战的能力。间断性训练长久以来都是我们训练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参与方式有很多,包括短跑、爬楼梯、骑自行车甚至举重,只要能够节奏性地提高和降低心率即可。

  • 我们都赞同“80/20”的原则:如果你摄入的80%的食物都是健康而高效的,剩下的20%可以是你喜欢的任何食物,只要份量控制得当。

  • 多喝水还有助于健康和长寿。澳大利亚的研究员在一项2万人的调查中发现,每天喝5杯230毫升水的人比喝2杯以下的人死于冠心病的几率更小,有可能是因为缺水会升高血液黏稠的风险。然而,摄入咖啡和咖啡因饮料并未被证明对心脏有益。

  • 因为精力需求到夜晚会减少,新陈代谢也会减缓,因而早上多摄入热量、晚上少摄入热量是有科学道理的。

  • 一天内吃五至六餐低热量而高营养的食物能够供应稳定的精力,因为即使精力最丰富的食物也不足以支持4~8小时的高效表现,但这是我们许多人的两餐间隔时间。

  • 两餐之间的零食热量应该控制在100至150卡路里之间,并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例如坚果、葵花籽、水果或半条200卡的能量棒

  • 想要维持良好表现,不仅要定期进食,还要每次摄入足以维持两至三个小时精力的食物。

  • 即使是传统意义上的健康早餐——不涂黄油的面包圈和一杯橙汁——升糖指数也很高,不能帮助人们较好地维持精力。

  • 选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同样重要。升糖指数用以测量糖分从食物进入血液的速度(详见《实用资料》中食品升糖指数举例)。缓慢释放的糖分能够提供更稳定的精力。一顿低升糖指数的早餐可以提供高效并持久的精力,例如全麦食物、蛋白质和低糖水果——草莓、梨子和苹果等。

  • 呼吸是自律的有力工具,既能集聚精力,又能带来深度放松。延长呼气时间有利于精力恢复。三次一组吸气、六次一组呼气可以使体能、思维和情感平复下来。深度、平静、有节奏地呼吸会激发精力、敏锐和专注,也能带来放松、宁静和安宁。这就是健康的终极脉动

  • 精力的消耗与恢复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我们称其为波动。
  • 波动的反面是直线:精力消耗大于恢复,或者精力恢复大于消耗。压力与恢复的平衡对于个人或团体的高效表现都至关重要。

  • 我们必须在四个层面都保持健康波动的节奏,即“效能金字塔”的组成部分: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 我们培养情感、思维和意志能力的方法与体力相同,必须系统性地将自己置于超出惯常极限的压力当中,并在过后得到充分恢复。 拓展能力需要为了长期回报接受短期的不适。

  • 《心流》的作者、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写道,“最佳时刻,往往发生在一个人的身心为了达成艰难目标或完成有意义的事情,而自愿达到极限的时候。”

  • 巴塞多氏病的症状有:静止心率升高,胃口不佳,睡眠不良,静止血压高,易怒,情绪不稳, 失去动力,受伤、感染几率增大等。

  • 20世纪50年代初,研究员阿瑟林斯基和克莱特曼发现,睡眠有90~120分钟的周期,从浅层睡眠——大脑活动频繁和做梦的阶段,到深度睡眠——大脑静止并深层修复。这个过程称作“活跃-休整基础循环”(BRAC)。到了70年代,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大脑清醒状态下也存在同样的90~120分钟的周期,即次昼夜节律。

  • 如果管理者和经理们围绕长时间持续的工作建立起企业文化——不论是一开几个小时的会议, 还是鼓励下属晚上和周末加班加点,员工的工作表现必然会随着时间延长变得越来越差。鼓励人们适度休息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也会给组织带来更高的效率。

  • 精力简单来讲就是做事的能力。

  • 事实上,人需要顺应消耗与恢复的节奏,运动与休息的交替进行可以最大限度提高表现。“张弛有度”是全情投入、维持机能和保持健康的关键。

  • 四个原则:
    • 原则一:全情投入需要调动四种独立且相互关联的精力源: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
    • 原则二:因为使用过度和使用不足都会削弱精力,必须不时更新精力以平衡消耗
    • 原则三:为了提高能力,我们必须突破自己的惯常极限,模仿运动员进行系统训练。
    • 原则四: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即细致具体的精力管理方法,是全情投入、保持高效表现的诀窍。 确保改变持久需要完成三个步骤:明确目标,正视现实,付诸行动。
  • 精力管理,而非时间,才是高效表现的基础。高效表现源于有技巧的精力管理。养成精力仪式习惯需要在具体时间发起明确的行动,由深层价值观驱动。

  • 我们也必须学会将自己的生活看作一系列短跑冲刺,在某些时间段全情投入,在另外一些时间段闲云野鹤,更新精力储备,以应对下一个挑战。

  • 精力才是完全点燃才华和技能的正解。

  • 生命的终极质量并非由寿命衡量,而是由我们如何在拥有的时间里投资精力决定。精力,而非时间, 是高效表现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