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名

首先呢,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很有意思,叫做“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也就是:猪,蛇和鸽子“。一开始,我就有点举棋不定,这个谁是”猪“,谁是”蛇“,谁又是”鸽子“呢?查了下万能的网络,发现这是佛教轮回图最中间的圆圈,代表佛教的“三毒”——贪、嗔、痴。

什么是贪呢?网上的解释是这样的:

贪,又称贪毒,指世人引取各种事物、名分的欲望。它使人迷醉于一切顺情的境,贪取无厌。

什么是嗔呢?网上的解释是这样的:

嗔,又称嗔毒,嗔恚,是指人有恚忿之心。以迷心对于一切违情之境起忿怒者,恼怒打骂伤害他人。三毒中此毒为最恶。

什么是痴呢?网上的解释是这样的:

痴,又称痴毒,是指人有迷暗之心。心性暗钝,迷惘于事理。或对事理颠倒,因果迷乱。也称无明。无明为十二因缘之首,为有情生死流转的根本。无明,即对世间道理及佛法义理迷惑不解,由此引起种种烦恼,即“一切杂染所依为业”。无明就是没有智慧,也即是愚痴。

电影里主要的几个人物:陈桂林、毒贩还有“邪教教主”。很显然,毒贩是嗔,也就是蛇;邪教教主是痴,鸽子;剩下就是陈桂林了,就是“猪”。如果我理解错了,请指正我。

陈桂林的内心是个小孩

整个电影都在宣贯一个事情:陈桂林不甘做一个平凡的人,他不希望自己就这样平凡的死去。我记得新概念英语四第六课有这样一段话,与这篇电影的主人公是有点暗合的:

When I was a teenager, I felt that I was just young and uncertain – that I was a new boy in a huge school, and I would have been very pleased to be regarded as something so interesting as a problem. For one thing, being a problem gives you a certain identity, and that is one of the things the young are busily engaged in seeking.

每个人都需要有一种认同感。无论是自我认同,还是他人的认同。有些人有自我认同,那么别人对他的认同就没有那么重要(当然也很重要);但是如果一个人本身没有自我认同,那么他就需要别人的认同去肯定自我。

急需他人认同的这种情况,在小孩子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小孩子表现优异,给一朵小红花,小孩子会十分开心,一直将小花放在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所以,个人认为陈桂林内心是一个小孩子。

什么是死亡?什么是正义?

陈桂林惧怕死亡吗?并非,最后的陈桂林是坦然赴死的。在吃最后的晚餐的时候,他依然面带笑容。

以前有一句话,很经典,大家都听过,叫做“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今天查了下,发现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诗里面的句子。之前,我个人的观点是:

有些人活得如同行尸走肉,所以他们虽然活着,但为人却是麻木的,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而有些人虽然死了,可他留下的东西(精神、书籍等等),依然被人们所铭记。所以,这些人虽然死了,但依然活着。

直到昨天看了动漫《不死不幸》,里面女主角说,死亡是你真正被人们遗忘了,那么你才是真正的死了。这样的说法,很简单,却与臧克家还有我个人上面那段“废话”的意思几乎一样。我想,这某种程度上,就是定义了死亡以及人生的价值。另外,陈桂林这个人,他并没有被人们忘记。他的原型是刘焕荣。1993年这个人被执行死刑,21年后的今天,他仍然在书籍里。

现在说第二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正义”?陈桂林是一个正义的人吗?好像不完全是。陈桂林是一个邪恶的人吗?好像算不上。某种程度上,陈桂林有点像金庸笔下的“东邪”,没有错杀什么好人,但是为人有点小邪性。这个人物身上的矛盾,有点像前几年大陆的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的男主角。

个人觉得,这个世界上不存在非黑即白的东西。一张白纸,假设我用铅笔点了一个小点,它就不是白纸了吗?任何事情,都需要辩证地去看待,或者说理性地去看待。当所有人都站在一个角度看待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应该想想有没有可能大家都错了,或者大家看得不全面。人云亦云的时候,是最容易犯蠢的时候。前不久,那个高中女老师出轨学生。全世界都在抨击那个女老师,可我看到有个作者说,网络上通过道德攻击掩盖掉的是我们国家法律层面上对于未成年男性法律保护的缺位。当你发现一张网破了个洞,导致捕到的鱼漏了出去的时候,你不应该一味地去埋怨家里的老鼠,而是自己先补好这个洞,并解决老鼠的问题(比如养只猫?)。

电影评价

整个电影,故事很流畅,说了三个故事。陈桂林枪杀黑帮大佬陈桂林枪杀毒贩以及陈桂林枪杀邪教教主。个人对该电影的评分是:8分。个人觉得女主角那种无助似乎表现得有一点欠缺,给我印象深刻的两个镜头是“陈桂林送她离开时,她的凝望”和“她透过后视镜看陈桂林远去”。

因为电影整体很完整,几个故事的衔接都是绕着“陈桂林想要被大家知晓”这一主线所展开的,所以整个故事过渡地很平滑。有小曲折,有波澜。

有点难得的是,整个故事没有过度煽情。之前有些电影,喜欢动不动就煽情,让大家泪眼婆娑,个人很不喜欢这一点。这部电影其实可以做到的,但是均采用了“点到为止”的方式,个人很喜欢。

我在之前的周记里有提到,一个完整的故事基本上就可以得到5分的基础分了,剩下的就靠演员和导演了。就本部电影来说,阮经天的演技很在线,最后被铐上手铐后释然地笑,也不错。

总之,整个电影是推荐一看的。